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

〔寶島采風〕屏東眷村新意象 九仞宮牆話阿猴
2023-11-14
屏東市是全台日照時數最長的城市,因此有「太陽城」之稱。百餘年前,屏東設有台灣第一座飛行場,並興建眾多的日式官舍;二戰結束後,國軍接收官舍成為眷村,如今活化為「勝利星村」創意生活園區,是屏東的創意聚落及特色街區。
鳳山八社 書院百年興衰
屏東古稱「阿猴」,地名起源已不可考,據推測應為平埔族社名的音譯。明朝嘉靖年間,海盜林道乾遭明軍追剿,部眾逃到打狗社(今高雄),占據馬卡道族人居地,族人遂遷徙至阿猴社(今屏東)。
清領時期,阿猴社為「鳳山八社」之一。嘉慶20年(1815年),鳳山縣知縣吳性誠為振興地方文風,與歲貢生郭萃、林夢陽等人籌建「屏東書院」。光緒21年(1895年),屏東書院改為孔廟,後因疏於維護,直到1979年才修復,並加築照壁,上題「九仞宮牆」四字,1988年才改回「屏東書院」。
阿猴城興建清道光16年(1836年),為官民合建的非官署廳城,當時共設有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座城門,主要為防範械鬥而興建,現今僅保存東城門「朝陽門」。朝陽門位於屏東公園內,城高3.6公尺,城牆上有槍孔,為縣定古蹟。
將軍之屋 勝利星村園區
日本大正9年(1920年),屏北飛行場(屏東機場)啟用,成為台灣首座飛行場,1927年日本陸軍飛行第8聯隊從九州移防至屏東,為了安置軍方人員,日軍在屏東機場附近興建大批官舍,二戰結束後,由國軍接收並增建為眷村群。
「勝利星村」是台灣規模最大、數量最多、最完整的日式軍官宿舍建築群,2018年由文化部推動「再造歷史現場專案」,目前已修復近百棟眷舍,包括「將軍之屋」、「孫立人將軍行館」等常設館,並有特色餐廳、咖啡館、獨立書店等88個品牌進駐。
其中作為服務中心的「將軍之屋」,原為歷任陸軍官校校長眷舍,曾有30多位將軍住過,因此得名。屋前有眷村最醒目的紅門,屋頂為日治時期的「鬼瓦」建築,屋外有防空洞、玉蘭花、老榕樹、錫蘭橄欖等,充滿濃濃的懷舊風情。
屏東燈節 發源自萬年溪
貫穿屏東市區的萬年溪,是屏東市的生命之河,1954年市公所在萬年溪畔種植柳樹,營造楊柳、吊橋、划船的美景,近年推出的「屏東綵燈節」,最初以萬年溪流域為主,逐年擴大規模為「屏東燈節」,並新增屏東縣民公園、勝利星村燈區,透過燈飾串聯整座城市。
縣民公園 美麗水岸生態
屏東縣民公園別名「阿猴1909綠水園區」,公園的前身是創立於1909年的屏東糖廠,後來用甘蔗渣製造紙漿,成為屏東紙漿廠,但紙漿廠自1994年起停業,荒廢多年後,由縣府花費5年打造為20公頃「屏東縣民公園」,是屏東市占地最廣的公園,也是台灣首座工業遺址結合水岸景觀的大型公園。
國家古蹟 屏東家鄉玄關
1911年,台灣總督府為運送屏東盛產的砂糖及豐富物產,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負責監造橫跨「下淡水溪」(高屏溪)鐵橋,全長1526公尺的鐵橋於1913年完工,是當時東亞最長的橋梁,但工程師飯田豐二卻因積勞成疾,在鐵橋竣工前病逝。
對屏東人來說,高屏舊鐵橋不僅承載蔗糖的芬芳,也承載遊子的鄉愁,是屏東遊子夢裡也會想念的「家鄉玄關」。鐵橋於1992年除役後,1997年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,是台灣唯一被列為二級古蹟的火車鐵橋,橋下有河濱公園、鐵道文化公園,是遊客打卡的熱門地標。
屏東菸廠 轉型文化基地
日人於1936年在屏東設立「葉菸草再乾燥場」,也就是屏東菸葉廠的前身,廠區占地約4.2公頃,共有24棟鋼筋混凝土廠房和倉庫,是全台規模最大的菸葉初級加工廠;後來專賣制度廢止,加上進口菸的影響,屏東菸廠於2002年關廠。
2022年,屏東菸廠以「屏菸1936文化基地」重生,透過常設展搭配主題特展,用產業說屏東的故事、用藝術描繪屏東的靈魂,規劃菸葉館、客家館、原民館、沉浸館、特展空間等,創造屬於屏東的文化魅力。
鳳山八社 書院百年興衰
屏東古稱「阿猴」,地名起源已不可考,據推測應為平埔族社名的音譯。明朝嘉靖年間,海盜林道乾遭明軍追剿,部眾逃到打狗社(今高雄),占據馬卡道族人居地,族人遂遷徙至阿猴社(今屏東)。
清領時期,阿猴社為「鳳山八社」之一。嘉慶20年(1815年),鳳山縣知縣吳性誠為振興地方文風,與歲貢生郭萃、林夢陽等人籌建「屏東書院」。光緒21年(1895年),屏東書院改為孔廟,後因疏於維護,直到1979年才修復,並加築照壁,上題「九仞宮牆」四字,1988年才改回「屏東書院」。
阿猴城興建清道光16年(1836年),為官民合建的非官署廳城,當時共設有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座城門,主要為防範械鬥而興建,現今僅保存東城門「朝陽門」。朝陽門位於屏東公園內,城高3.6公尺,城牆上有槍孔,為縣定古蹟。
將軍之屋 勝利星村園區
日本大正9年(1920年),屏北飛行場(屏東機場)啟用,成為台灣首座飛行場,1927年日本陸軍飛行第8聯隊從九州移防至屏東,為了安置軍方人員,日軍在屏東機場附近興建大批官舍,二戰結束後,由國軍接收並增建為眷村群。
「勝利星村」是台灣規模最大、數量最多、最完整的日式軍官宿舍建築群,2018年由文化部推動「再造歷史現場專案」,目前已修復近百棟眷舍,包括「將軍之屋」、「孫立人將軍行館」等常設館,並有特色餐廳、咖啡館、獨立書店等88個品牌進駐。
其中作為服務中心的「將軍之屋」,原為歷任陸軍官校校長眷舍,曾有30多位將軍住過,因此得名。屋前有眷村最醒目的紅門,屋頂為日治時期的「鬼瓦」建築,屋外有防空洞、玉蘭花、老榕樹、錫蘭橄欖等,充滿濃濃的懷舊風情。
屏東燈節 發源自萬年溪
貫穿屏東市區的萬年溪,是屏東市的生命之河,1954年市公所在萬年溪畔種植柳樹,營造楊柳、吊橋、划船的美景,近年推出的「屏東綵燈節」,最初以萬年溪流域為主,逐年擴大規模為「屏東燈節」,並新增屏東縣民公園、勝利星村燈區,透過燈飾串聯整座城市。
縣民公園 美麗水岸生態
屏東縣民公園別名「阿猴1909綠水園區」,公園的前身是創立於1909年的屏東糖廠,後來用甘蔗渣製造紙漿,成為屏東紙漿廠,但紙漿廠自1994年起停業,荒廢多年後,由縣府花費5年打造為20公頃「屏東縣民公園」,是屏東市占地最廣的公園,也是台灣首座工業遺址結合水岸景觀的大型公園。
國家古蹟 屏東家鄉玄關
1911年,台灣總督府為運送屏東盛產的砂糖及豐富物產,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負責監造橫跨「下淡水溪」(高屏溪)鐵橋,全長1526公尺的鐵橋於1913年完工,是當時東亞最長的橋梁,但工程師飯田豐二卻因積勞成疾,在鐵橋竣工前病逝。
對屏東人來說,高屏舊鐵橋不僅承載蔗糖的芬芳,也承載遊子的鄉愁,是屏東遊子夢裡也會想念的「家鄉玄關」。鐵橋於1992年除役後,1997年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,是台灣唯一被列為二級古蹟的火車鐵橋,橋下有河濱公園、鐵道文化公園,是遊客打卡的熱門地標。
屏東菸廠 轉型文化基地
日人於1936年在屏東設立「葉菸草再乾燥場」,也就是屏東菸葉廠的前身,廠區占地約4.2公頃,共有24棟鋼筋混凝土廠房和倉庫,是全台規模最大的菸葉初級加工廠;後來專賣制度廢止,加上進口菸的影響,屏東菸廠於2002年關廠。
2022年,屏東菸廠以「屏菸1936文化基地」重生,透過常設展搭配主題特展,用產業說屏東的故事、用藝術描繪屏東的靈魂,規劃菸葉館、客家館、原民館、沉浸館、特展空間等,創造屬於屏東的文化魅力。
最新消息
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
2025-08-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「澡雪洗心」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
2025-08-16新營講堂 災後溫馨送關懷
2025-08-16佛光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入學說明會登場 新生與家長齊聚校園
2025-08-16領袖的起點 從三好四給打造優秀學長
2025-08-16跨國青年走讀旗美九區 體驗公益與文化交融
2025-08-16東禪寺花燈製作研習營 馬來亞大學領會文化內涵
2025-08-16佛光法水寺學員來台參學 開啟心靈之旅
2025-08-162025年非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考出智慧與信念
2025-08-16東禪行佛分會孝道月修持 抄經靜心報父母恩
2025-08-16
相
關
消
息